技术人的三个阶段

技术人员的未来是什么?

我想作为一名技术人,在夜深人静时候,都会想想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。

作为一名搬砖人,哪里需要哪里搬?

不甘于作为工具人,但出路在何方?

新技术层出不穷,学到何年何月?怎么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状态?

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中,写过《程序员成长职级》《最好的职业建议》《首席架构师的打怪之路》等,其实也都是来源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。

怎么突破呢?其实市场也给了部分答案,比如市场要求从几年前的T型人才π型人才,这也是作为一名技术人,需要三条腿:技术、业务、管理。

尤其业务,对于技术人员的重要性,很多技术人不理解,甚至工作多年的人也不理解。技术只是工具,达到目标的手段。而业务才是最终目标。不懂业务,最后必然会成为工具人。

很多技术人被沦为随时可替代的工具人也不自知,甚至对自身技术自鸣得意,孤芳自赏。

也许会有人反驳,我再深入解释一下。技术人想干什么?技术牛啊,怎么体现技术牛呢?写个数据库,写个操作系统,写个docker,或者写个开源框架等等。

为什么是这些东东呢?因为这些技术通用,与技术紧密关联,但其实这些只是更具技术属性而已,它们对外的统一特征是产品,首先是个产品,其次是个技术属性偏强的产品。

如果你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都不了解,再牛的技术也会有种无力感,报国无门空自怨。

回归到主题,技术人员的三个阶段。最近看到陶勇医生著作的《自造》,他讲了学医的三个阶段,我常见得对技术人是通用的。

第一阶段:“技”

这阶段既练内功也练外功,主要靠勤奋和坚持

对应到程序员,这个阶段是一样的,就是学习各种知识,不管是基础理论知识,还是上机操作实践。有一种进步感推动着自己。

程序员这个阶段,学校的基础理论,再进入职场后5年左右时间。基本能独当一面了。多点努力,开始成为团队内的骨干,再有点运气会成为TL。

第二阶段:“艺”

“艺”就是艺术,需要创新,解决疑难杂症。这阶段靠谦卑和勇敢,敢于打破现有的自我,走向一个可能更费劲的阶段。

对应到程序员,团队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,一些会是别人碰到的,一此可能是全新的,不管是解决方案还是落地步骤都得自己想办法了。

类似于兼职架构师的职位,解决各种横向问题,以及制定业务落地方案。

第三阶段:“理”

“理”指哲理和道理。从术层面上升到道层面。

就是我们人可能就像是在大河上面的一片树叶,你确实不好把握方向,东南西北,随波逐流。当你进入到“理”阶段,了解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和道理的时候,你仍然是河上的一片树叶,仍然不一定能把握东南西北的方向,但你就能感知到重力和浮力的关系,于是你就能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清晰的感觉。

类似在《不要终身低效学习》中提到的ThoughtWorks中国区CTO徐昊说,技术没有反哺过我的生活,反而我的人生给养了在技术上的洞见。

这个阶段我想应该就是一通百通的阶段,像我当初学习微服务治理知识时,感觉互联网真是厉害。各种场景都有技术对应。感觉这个世界都应该去学习互联网的运作方式。

直到有一天,我在高速上,因为是节假日,前方要限流。交警不会直接把路拦截,而是会使用锥形桶,形成一个漏斗状,慢慢控制车流速度。

突然意识到,并不是互联网是创意的源头,其实现实世界中早有了类似方案,只是自己眼中只看到了互联网这一个场景而已。


这三个阶段让我想起多年前读的一本小说:《遥远的救世主》

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:技术、制度和文化。小到一个人,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,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,弱势文化造就弱者,这是规律,也可以理解为天道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

技术、制度和文化似乎也对应着这三个阶段。


总结:

常听人讲,我们要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,一通百通。

但现实没有这么理想。

学习新东西,大概有两条路径:

1、学习一个具体事务,经过实战,消化,再抽象吸引,达到一通百通。

2、学习一个抽象理论,但还得事上练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由理论具象到每一件事。

但大多数时候,大多数人,是没法一通百通的,因为这就像面向对象,可教的是基础,但要掌握得靠自己感悟。只要多实践,再萃取出自己的理论。

再比如学了一门语言,别的语言是一样的?但你看看有多少人是全栈,全语言的。

说透了,还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,这是我们是追求的目标,但能达到目标的凤毛麟角。

公众号:码农戏码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『码农戏码』